風控官在投資決策中扮演看門人的角色。主要任務是評估和管理投資決策所涉及的風險,通過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確保投資組合在合理的風險范圍內運作,最終幫助公司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股權投資市場,募投管退,分工明確。每個人對股權投資的理解都不一樣,哪一環是最重要的環節呢?有人認為,沒有“募集”,就沒有“投資”的動作;也有人認為,“退不出去”,就再沒下一次募集。好似,投資的技巧與退出的技巧,都格外重要。
還有其他的角度,來看待風險投資這個行業嗎?這次,我們選一個“管理風險”的角度去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風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每個機構都要面對和處理的情況。風險不是一個點狀事件,而是一個全面的事件集合,說到底,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是一門管理風險的行業。”
關于“管理風險”,天風天睿副總經理、首席風控官王曉昱是怎么想的?管理風險是投資學的錦上添花還是首要原則?管理風險會阻礙“投資”的進度與成果嗎?
我們通過王曉昱的視角來觀察“管理風險”,在他的職業實踐中,他認為,“收益通常會伴隨風險,或者風險會伴隨著收益。但風險往往和收益并不正相關,不是說,風險越高收益越高,相反在投資活動中,存在大量的高風險卻低收益的情況。但通常來說,收益越高,需要人為克服的風險難度也往往越高。這在投資實踐中,往往是被忽視的。事實上,不管是投資實踐還是日常生活,風險總是全面的,而收益卻是片面的。高風險并不總意味著高收益,也有可能是沒有收益。只能說,對于投資來說,風險與收益是能夠建立聯系的。但對于投資個體來說,收益和風險都是絕對的。這就要求個體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定要確保對風險的充分認知,而不僅僅看到回報的平衡。”
王曉昱從“管理風險”的角度解讀PE投資,分享他對股權投資行業中的管理風險的系統性思考,希望能對行業有所啟發。
人是投資行業最大的風險
股權投資和二級市場投資的背后邏輯,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其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時間周期。股權項目最好的退出路徑是通過上市退出,投資周期相對比較長,而二級市場的投資周期相對較短,甚至可以以天來計算。而股權投資,在目前,基本要以5年為周期,王曉昱認為,股權投資的第一個風險點就在于時間。
時間的拉長,對于任何一個人、一個組織來說,都是挑戰。對于一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來說,這些風險意味著面臨投資、市場、管理、法律和退出等方面的潛在問題和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可能會對機構的業績、資金流動或者聲譽都帶來影響。
但是,時間帶來的這些風險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風險。人們常說,投資就是投人,而人在五年乃至更長時間里的變化,有時候會讓投資機構對于項目的把控變得被動。
王曉昱堅持自己的風控觀,“創始人的品性很重要,這幾乎是涉及一個項目投資的核心安全問題。”為此,他強調盡調的多元性,因為對人的盡調,從來都是最難的。“盡調不應該局限于行業分析、項目的質量與盈利能力、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更應該多方面盡調創始人的素質與偏好,包括創始團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些軟指標。同一個項目,不同的團隊操作,其結果可能大相徑庭。”
在外界一般的認知中,投資機構對于項目方是強勢的、有控制力的。但有意思的是,在天風天睿首席風控官眼里,“一級市場相比二級市場存在更大的信息差,以股權的方式進行投資,機構一旦投入很多,很多情況下,投后管理反而是被動的。”這是實踐中的風控認知。
對話中,這樣問道:“還有哪些其他的、不易被發覺的風險呢?人的品行是一方面,還有其他的人性風險嗎?”
王曉昱想了一下,答道,“比如行業偏好也算一種風險,當投資人對自己投的項目有偏好,這樣的情感‘濾鏡’會使他們對投資企業的風險隱患有‘天然的’容忍度。而一旦從情感上開始為企業的業績不佳尋找借口,比如‘整個行業普遍情況’等,往往就有可能對企業發展中可能預見的風險視而不見,進而導致項目投資失利。”
對于被投企業的未來發展與規劃,作為風控官的王曉昱,希望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投資機構都始終能夠保有對被投項目獨立而客觀的判斷。
風控官,并不僅僅扮演踩剎車的角色
風控官在股權投資的投資決策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官方的回答是:風控官在投資決策中扮演看門人的角色。主要任務是評估和管理投資決策所涉及的風險,通過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確保投資組合在合理的風險范圍內運作,最終幫助公司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王曉昱沒有教條式地回答,用了一個比喻,“風控和投資在公司運作中,像制動系統與發動機的關系。”制動系統和發動機不是對立的,更是一種配合和促進的關系。
怎么理解“配合和促進”?
顯然,從他從業的整個時間線來看,風控不是單一項目的過會還是被否,管理風險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從而確保一個項目、一個基金、一個公司的高效運營。做過投資人,再做風控官,他意識到做風控的人始終要具備一個“第三方觀點”,這個第三方觀點遵循邏輯和規律,對項目可能情況進行預判,不但不應該阻礙整體項目的推進,反而有助于提高項目的成功率。項目發生風險,甚至包括管理公司從業人員出現了風險情況,對公司近期和長期影響都很大,風險人員應該從公司發展的長線來看待風險,而不僅僅是單個項目和單個事件。
用他的話說,“做風控的人,要對收益負責,也要對風險負責。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項目是搶來的成功,也沒有任何公司的成功是依靠僥幸躲過風險而獲得的成功,風控應該貫穿包括投資線在內的整個運營當中。”
如何管理風險?
天風天睿作為天風證券全資私募子公司,受到母公司、基金業協會和湖北證監局的三重監管,因此在風險控制上會更為嚴謹審慎。
目前,天風天睿根據業務流程和風險特征,建立了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的四個層級并相應形成了風險管理四道防線,各風險管理層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履行風險管理的職責。
作為首席風險官,王曉昱稱其風控方法論就是十二個字:實事求是、求同存異、抓大放小。
用“實事求是”的眼光看項目,對項目的走向做兩面的預判——如果被投項目好,能好到什么程度;如果項目并不完美,風控可以有哪些措施來制約被投項目并減少損失。實事求是地管理風險是投資學首要原則,而不是簡單地對項目進行否決的原則。
“求同存異”指的是:看上去投資與風控的工作行為南轅北轍,但這兩個行為的最終目的其實殊途同歸,都是為一個公司的運營做全面風險管理。
至于“抓大放小”,對于風控官來講,意味著無需過分關注到所有交易的所有細節,而是要合理處理。但大的方向是需要風控官關注項目是不是在合適賽道,以及判斷這條賽道未來是不是康莊大道。對目標公司所處行業的宏觀經濟環境、市場競爭態勢、市場規模等進行分析,對該行業的風險和增長潛力的分析,是投資人和風控官的必修課。
在未來的風險管理中,AI與人協同
AI的發展與應用,在投資界來說,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如今是AI蓬勃發展的時代,AI對于“理解產業”和“投資”有幫助嗎?
王曉昱從技術創新方面來看,科技和數字化的發展將為一級市場股權投資行業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例如,隨著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一級市場股權投資行業將更加依賴數據驅動的決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幫助評估和選擇潛在投資機會,并提供對投資決策的支持。
未來風險控制將可能通過AI與人的協同來實現最佳效果。目前看來,AI在分析大量的數據、進行模型和算法驅動的風險評估和控制等方面,有著人力所無法企及的運算能力,AI的能力范圍還在不斷拓展,而人則能夠借助AI的基礎信息整理,提供專業知識和主觀判斷。
但王曉昱依舊認為,目前,AI不能完全取代人做決策。人與AI的區別在于,AI可以通過運算推測出部分的財務和市場風險,但風險本身是難以預測的,還要輔助風控官對創始人、政治、環境和社會責任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考慮,有些還是需要人工評判。
比如,當風控官面臨如溫室氣體排放、自然資源利用、廢棄物管理等項目時,會傾向性選擇那些具有良好的環境政策和實踐的公司,更加關注那些在可再生能源、清潔技術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而非由數據所驅動的純粹追求財務回報的項目,ESG已成為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
套用如今流行的一句話概括,“ESG戰略是長期主義,是對純粹商業模式做出的必要調整。”